被孩子逼疯的前3年:原来这些行为,是孩子聪明的标志

2021-06-28

QQ截图20210617145236.png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图片

人类幼崽重复行为大赏



在娃出生之前,我也有一些美好的憧憬——天使宝宝、颜值逆天、智商 200、暖心暖肺……


后来的事实证明,以上这些词语,和娃不能说是一模一样,只能说是毫不相关。


我的娃,只在一个方面表现得特别突出,那就是特别喜欢重复做某一件事情!


关于这个,基本就是我本人的一部奢华加长版血泪史。


图片


▍关于颜色


娃出生后几个月大时,我会在下班后推着他出去玩儿,此时,路边各个店面的霓虹灯是五光十色、争奇斗艳。


我一边走一边向他描述每一家的灯和颜色,他津津有味地听了几个月后,就开始「嗯」、「嗯」这样提问我,如果回答错颜色,他就哇哇哭。


我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准确地捕捉到他每次「嗯」时目光朝向的店面,迅速地给出正确答案,才能安全过关。


从此以后,同一条街道,同样的几十个霓虹灯,娃反复提问我了好几个月……


图片


以至于后来,提到霓虹灯,别人想到的是喧嚣的都市、热闹的夜生活,我想到的则是被颜色支配的恐惧……


▍关于植物


在娃两岁的一天,他指着小区里的某棵树,提问:


妈妈,这是什么树?


我沉默了……


事实上,在我过去并不漫长的 20 多年生命里,没我高的植物,我统称为草;比我高的植物,我统称为树;五颜六色的,我统称为花。


而娃,注意到了那些树并不是同一种树,并向我发出了灵魂拷问。


虽然答案我一点都不清楚,但好在拍照识花的软件是真的好用。


从此以后的每一天,出单元门到小区门口的 100 米路程,几十种植物,娃重复提问我了好几个月。


图片


把我生生从一个蒜苗麦苗傻傻分不清的植物小白,变成了一名园林花卉入门级选手……


▍关于英语


娃一岁多接触到的第一部动画片是英文版小猪佩奇,看完了第一集,就惊为天人。


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反复看了无数遍的第一集,才开始愿意看其他集。


然后,第一季 52 集,他大约看了近一百遍,至今不愿意看其他季。


图片


在这个过程中,娃对英语保持着异乎寻常的热情,几乎会反复拿日常接触到的一切事物,提问我相应的英语怎么说……


这导致我如今的英文词汇量的广度,一度超越了大学六级英语备考时。


而他每天都要提问的是:


尿尿(的英语)怎么说?拉粑粑(的英语)怎么说?放屁(的英语)怎么说?


不得不说,能反复从「屎尿屁」中收获快乐的宝宝,实在是叫人捉摸不透……


▍关于绘本


在娃出生后三个月,我就给他准备了一书架低幼绘本,并得意地发了一个朋友圈:


图片


而后来事情的发展是——我承受了在我的年纪不该承受的太多东西。


起初,为了培养一名见多识广的文化娃,我把对娃滔滔不绝的爱转化成了滔滔不绝的海量绘本:


图片


娃却并不领情,他数月如一日地钟爱着其中个别套系的绘本,认准几本,就要求我反复给他读。


剩下的大量绘本,任它如何经典、如何精美,都视而不见。


娃最爱的一个绘本套系是讲一只绿青蛙的,一共 34 本。


他乐此不疲地每天要我读,一次将近 20 本,用时一个多小时,上午下午各一次。


每天被迫营业的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喉咙都是嘶哑的……


在这个过程中,最痛苦的莫过于每次都在重复地读着同样的内容,这对于我来说相当于巨大的精神摧残。


而娃却沉迷于其中,满足、快乐,无法自拔。


▍关于车


我希望娃有一个不错的运动能力,因此,给他准备了很多玩具车:


扭扭车、滑板车、平衡车、三轮车、电动车、挖掘机……


图片


事实证明,我的期望再一次落空了,娃只喜欢扭扭车和三轮车,其他的车是碰都不碰,想引导他试一下的话,他还会生气。


反复玩了近两年的时间,每次出门还是只在扭扭车和三轮车这两辆中选择。


而似乎其他同龄(3岁)小朋友已经骑着平衡车、滑板车在路上飞驰而过,甚至轮滑都开始尝试了。



图片

我的困惑:

这是刻板行为吗?



其实,面对我过分喜欢重复,不那么爱尝试新事物的敏感、谨慎娃,偶尔我的心里也会犯嘀咕:


他这种表现是自闭症中的「刻板行为」吗?


儿童心理学专家徐桂凤表示,自闭症儿童的重复刻板行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图片


1.身体动作的刻板重复


如不停的甩手、耸肩、原地转圈。


2.坚持对物体的分类按序摆放


例如,自闭症儿童会将玩具摆成一个固定的形状,任何打乱他的顺序的做法都会引起孩子强烈的情绪反应,并伴随刻板行为出现频率变高。


3.日常活动的安排一成不变


什么时间该在哪里做什么事,每天必须是一模一样的,多一分钟少一分钟都不行。


正常孩子的重复行为和自闭症儿童的刻板行为的典型区别就是:


正常重复行为是有目的地进行某种活动。


自闭症刻板行为则是没有目的、无意义的,表现出机械感和仪式感。


图片

图片来源:电影《亨利之书》


而上面我孩子的重复行为多是一些有目的的学习、娱乐活动,并不具有机械感。


加上他平时并没有自闭症特有的交流互动能力的缺失,因此,可以肯定,上面的日常重复行为并不是自闭症的刻板行为表现。



图片

重复对儿童意味着什么?



蒙特梭利说:


孩子通过自发重复,不仅发展了身体机能,而且孩子的精神世界,通过重复的专注,得到圆满的成长。


▍不断深化的学习能力


由于儿童的认知过程缓慢,通过不断地重复,儿童不断去探索、消化、整合,能更快地获取自己对于事物的更多认知。


图片


萨塞克斯大学词语实验室的杰西卡·霍斯博士设计了一个实验,旨在了解三岁大的幼童能多快地识别和记忆六个新单词。


他把幼童分为两组,一组每次把同一个故事连续听三遍,另一组则每次听到三个不同的故事。


这些故事中都含有同样多的新词,并且这些新词出现的次数也一样多。


一周后,他们发现:


反复听一个故事的孩子们,平均学到 3.6 个新单词,听不同故事的孩子们则是 2.6 个。


更令人惊奇的是,「反复」组的孩子们不但比「多样」组的孩子们学得更多,还学得更快。


图片

图片来源:电视剧《请回答1988》


并且,和成人不同,孩子每一次的重复,都会发现新的细节,整合新的内容。


比如,上面提到娃数月的时间都在阅读一套绘本,内容早已滚瓜烂熟,那么每次读绘本时他在看什么呢?


开始时,他在努力理解书里讲的这个故事,到底是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接着,绘本里的小动物们说了什么有趣的话。


然后,小动物们吸引人的动作是在做什么。


后面,书里的小动物们当时是什么心情。


他也会把书里的绿青蛙想象成自己的小伙伴,时时挂在嘴边。


再后来,试图再现书中的小动物们,也就是要我把小动物们都画出来,过程中,他也开始画了。


图片


最后,他开始对绘本中的文字感兴趣,尝试指读和认字,并自己有模有样的拿着笔写字。


在这样的热情驱使下,一个月的时间,他就有了不错的识字量,并且会写十几个简单的汉字了。


在整个过程中,他的观察、发现、认知、总结的能力不断发展,学习兴趣在提升,想象力也在大放异彩……


因此,蒙台梭利说,重复是儿童的智力体操。


▍重复能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朗读手册》的作者吉姆·崔利斯说:


小孩子的生活中很多东西都是无法预知的,但是不断重复阅读的那本书会成为他能够预知的、能当专家的事物,这是非常能让小孩子引以为傲的。


图片


▍重复是专注力的表现


重复是因为儿童内在势不可挡的能量所引发的自然现象。


也就是,孩子的注意力一旦被某个物品抓住,他就会专注地重复练习。


经过数次这样的活动,儿童得以控制自己的精神,强化专注力。


而这种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品质,对孩子以后的学习、工作都至关重要。


最后,孩子以自己的步伐去成长,并不会对他产生不利的影响。


图片


家长横加阻挠,试图要孩子按照家长期待的步伐去成长,才可能产生不利的影响。


因此,尊重孩子的天性,和他的大脑合作,允许并创造条件使孩子自发的重复过程进行下去。


这样,我们就有机会收获一个专注力更强、智力水平更高的娃。



QQ截图20210617141144.png


阅读9
分享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