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群6岁的娃,惊呆老师:孩子将来什么样,其实早有预兆

二旭妈妈
2021-07-09

QQ截图20210617145236.png

文 | 二旭妈妈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图片



前几天,雷军的演讲刷屏,我也盯着屏幕,整整看他讲了近3个小时。

很多人知道雷军,是从小米手机开始的。


我还记得当时小米刚上市时,我兴致勃勃地排队订购,那台手机随后陪伴了我整整2年。


网上曾经流传一种说法,雷军是中国目前大环境下,普通人能达到的顶峰。


他没有优渥的家庭出身,从他身上看不到任何“拼爹”“背景”之类的形容。


他是靠着自己的个人能力和努力,从技术员做起创立小米,又让小米最终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他的身上,能看到更多的,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他成功的过程,也更能给我们普通的父母一些启发和思考。

有人说,成功需要天时地利,是高速发展的时代,成就了小米和雷军。


可高速发展的时代,也同样也淘汰了很多创业者。

雷军给我触动最深的是:


他今天的成功,绝不是偶然,而是他身上好的思维品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图片


美国心理学家特曼等人,就曾对1500名资优学生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追踪研究,结果发现:

150名最成功者与150名最不成功者,在智力上并没有多大差距,最大的不同,来自于他们之间的人格特质差异。

也就是说,一个人,将来能不能有所成就,不在于智商,而在于自律、坚持、坚守等这些好品质。

我们的孩子,赶上了科技巨变的好时代,想要孩子有亮眼的人生,除了要重视学习,一些必备的人格和思维品质,同样不可或缺。


图片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图片

借力思维

变不可能为可能


雷军创办小米,只因为一个“做全球最好的手机,只卖一半的价钱,让每个人都能买得起”的梦想。


图片


从起初没有一个研发人员,到组建了一支精干的研发团队,他有着强大的“借力思维”。

一个人的智慧和力量,终究是有限的。


如果能懂得整合资源,借力做事,就能做成大于现在百倍、甚至千倍能力的事。

不光是成功人,生活中很多事,都能体现出“借力做事”的重要性。

十多年前,我跟一个观摩团队,参观了上海宋庆龄幼儿园。

那所幼儿园一直走在全国幼教行业的前列,我们观摩的是一节大班的课。

事先我们就知道,那节实践活动,分两次进行。


我们参观的是第一节,以“幼儿园的树”为主题,让孩子们去观察。


图片


课前,同行参观的老师们都觉得无趣,这样一节“布置任务的课”,有什么可看的?

可那群不到7岁的孩子,却真的惊呆了我们:

他们不用老师分组,连任务也不用老师分配,自己给自己的组取了名字。


什么“梦之队”、“收获的秋天组”、“叶子的家战队”……

在分配任务时,这群孩子,互相倾听谁能提供什么,又根据各自能从家庭争取到的帮助,迅速做好分工。

有的孩子表示,要跟妈妈借用相机。


有的孩子说:我爸爸是研究生物的,我可以请他给咱们讲讲树的分类。


有的孩子说:我爷爷办公室能打印,可以把咱们的作品制成书……

那节课听的我们目瞪口呆,谁也想不到,小小的孩子们,只是分配个任务,就能讨论得那么热火朝天。


图片

图片来源:电视剧《我们的家》


一个星期后,我们特意征得了园方的同意,在观摩结束前,又去参观了孩子们的下半节“成果展示课”。

孩子们真的把自己的作品,装订成了一本本精美的书,并且很认真地给大家讲起来。

当时思维导图还没流行起来,可孩子们按照思维导图似的分支,一页页的,给树木们做了各种分类:

按常绿、落叶的种类分;按树的叶形分;按叶子生长的叶序分……

每一种分类,又引出很多细分的知识。


你很难想象,很多初中生才能学到的知识,会从一群幼儿园孩子嘴里讲出来的。

“借力思维”,是一种视野,更是一种智慧。


图片

图片来源:电视剧《一半,蓝色》


一个孩子,如果从小就能树立借力思维,懂一当十、以小博大,那么孩子将来,一定能变许多不可能为可能。


图片

唯有热爱

能激发无尽生命活力


很多人能把事情做到卓越,是因为有强劲的内驱力一直在支撑他们。


这股力量,就是热爱。

热爱的魔力有多大?

雷军常年保持每周7天,每天工作16小时的工作强度,可他从不觉得累,他说:

“我是个手机发烧友,我喜欢这个,我每天都琢磨,我也不觉得这是工作,它就是我的爱好。”

《少年说》曾有个叫彭菀杰女孩,特别喜欢跳舞。

她坚持学拉丁舞7年,考过了12级,她的梦想就是可以一直跳舞。


可随着年级升高,妈妈以“跳舞会影响学习”为由,给她停了舞蹈课。


图片


彭菀杰非常伤心,她请求妈妈继续让她学舞蹈。

妈妈却说,只要她答应考进年级100名,就允许她继续学跳舞。

尽管,妈妈的要求对彭菀杰有点苛刻,她还是非常开心地答应了。


在采访中,她很坚定地说:

“我觉得舞蹈改变了我的性格,我一定努力进100名,然后继续学跳舞。”


图片


虽然,我们不赞成剥夺孩子的爱好,以激励孩子进步,可从彭菀杰为了爱好,可努力去做一切的坚定眼神中,又不难看出:

孩子能会从热爱的事情中,获得很大的成就感或掌控感。

正是这种成就感,驱使孩子不达目的不罢休,主动去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

当孩子对某个领域的事情表现出热爱时,与其阻止,不如顺势而为,让孩子去做。


也许孩子未来的路,就在他的热爱里。


图片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图片

人生有所坚守

是小时候就要树立的信念


做事成功,离不开深入的坚持,更离不开对某些原则的坚守。

小米公司创办10年来,雷军一直坚持“性价比”是王道。


甚至把这定为“小米永不更改的三大铁律”之一。

无论巅峰还是低谷时,这个初衷从没动摇过,小米能赢得客户的信赖,离不开这种价值观的坚守。

正如雷军所说:


“优秀的公司赚取利润,伟大的公司赢得人心。”


图片


坚持初心,方的始终。


一个人,若能坚守自己,抵抗住诱惑,就能始终赢得人心,也一定不会输在做事上。

曾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则小故事:

一个女孩去泰国旅行,在货摊上看到很让人动心的小纪念品。

问过价钱,她挑选了3个最喜欢的。


当时女摊主要价每个100铢,她还价想60铢买。


可磨了半天,摊主就是不同意。

女摊主还说:“我每卖出100铢,老板才能给我10铢报酬,我也不容易。”

这个女孩听了,灵机一动说:


“这样吧,你卖给我60铢一个,我每个额外给你20铢报酬,这样,我们两个都划算。”


图片


为了让女摊贩同意,她还特意补充说:


“放心,你不说,你老板是不会知道的。”

可女摊贩却很坚决地摇头说:“不,佛会知道。”

这种凡事“有所坚持”的态度,我们也应该从小就灌输给孩子。

坚持初心,方的始终。


一个人,若能坚守自己,抵抗住诱惑,那么未来,他一定能端正做人,执着做事,赢得人心的同时,离孩子做成事,也不会远了。


图片



图片



犹太人民族中,曾培养了很多世界级的优秀人才。

世界上19%的化学奖、26%的物理奖、28%的生理与医学奖、41%的经济学奖、13%的诺贝尔文学奖,30%以上的普利策奖,30%以上的奥斯卡奖,近30%的国际象棋冠军都是被犹太人拿走的。

正是因为,他们特别重视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以优秀的人格面对世界,孩子才会更加出类拔萃。

好的个性品质,像永动机,能不断补给孩子信心、勇气和能量。


图片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又像助推剂一样,能让孩子高效地和世界产生链接,扎根下去,开创自己的一番天地。




QQ截图20210617141144.png

阅读0
分享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