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晚舟回国,刷爆热搜:被困1000天,疾病缠身,她凭什么成为养女儿的典范?

2021-09-26

文 | 黄玉娇

来源| 小树妈妈


看到孟晚舟即将回到祖国的消息,我的第一反应是感叹「终于回来了」。


相关新闻很短,全文是:


经中国政府不懈努力,当地时间 9 月 24 日,孟晚舟女士已经乘坐中国政府包机离开加拿大,即将回到祖国,并与家人团聚。



微博上相关话题也很短:# 孟晚舟即将回到祖国 #


可就是这短短 9 个字的话题,在微博一下子有 10 亿的阅读量。



这也说明,无数国人都在关注着这位身在异国他乡被羁押 1000 多天的同胞,也知道这次她平安「回家」的来之不易。


就像孟晚舟在朋友圈里所写的:


过去的 1028 天,左右踟躇,千头万绪难抉择;
过去的 1028 天,日夜徘徊,纵有万语难言说;

过去的 1028 天,山重水复,不知归途在何处……



1000 多天的软禁,足以让一个人情绪崩溃,意志被摧毁。


但是孟晚舟始终面带微笑、眼神笃定,似乎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很难想象她已经年近 50 岁,还曾经患过癌症。


软禁期间,她也一直被高血压、睡眠障碍等多种疾病折磨。



但是 3 年多来,孟晚舟每每出现在公众面前的,都是一个无所畏惧、优雅自信的形象。



每次发声,也是满满的信心和勇气。


一场逮捕,让这个原本低调的女人,开始进入公众视野,为大众熟知。终于归国,无数国人都在给她祝福和欢迎。


其实回看孟晚舟的成长经历,也可以看出她的从容,都跟后天苦难磨砺出来的智慧相关。


从她的传奇经历里,我们或许也可以得到一些教育子女方面的借鉴和启示。



童年远离父母

奶奶的爱陪伴她成长



在很多人的想象里,华为的「长公主」的童年,应该是特别幸福的。


含着金钥匙出生,从小就有穿不完的公主裙,抱不完的洋娃娃;


父母、爷爷奶奶和家里的保姆都围着转;


小公主一噘嘴,大家就上赶着各种哄……


可是,这些和孟晚舟都没有什么关系。



事实上,她小时候,家里并未富裕。


父母都在部队工作,她只是一个在贵州山区长大的「留守儿童」。


孟晚舟五岁的时候,因为父母工作忙无暇顾及,奶奶就把她接到贵州。


当时,她离入小学年龄还差两岁。


作为高级数学教师的奶奶,却马上安排她去读一年级。


因为智力还没有发展到小学生的水平,晚舟每天晚上对着数学作业都不知所措。


奶奶一边开玩笑说「非非怎么养了这么一个笨女儿」,一边不厌其烦地指导她完成作业。


昏黄的灯光,见证着奶奶对小孙女的耐心启蒙。


最让晚舟觉得幸福的事情,是跟着奶奶上街买糖。



当时家里的经济其实并不好,可奶奶不想让这个远离父母的孩子受委屈。


于是宁愿让姑姑叔叔们少吃一口菜,也要省下钱来给晚舟买糖吃。


孟晚舟至今都记得奶奶常常念叨的那句话:


奶奶背,上街街,买糖糖。


中学时,晚舟学习认真,成绩一直处在班级中上游。


这和奶奶的鞭策与指导密不可分。


她曾说,自己读博士的原因,是一直都希望爷爷奶奶终有一天能以她为傲。


我们常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童年时没有父母陪在身边,对每个小孩来说,都是一种遗憾。


但幸运的是,孟晚舟有一个既疼爱她,又重视教育的奶奶。


她的童年,没有因为缺爱而造成的自卑,也没有因为缺乏管教而变成「野孩子」。


而是在奶奶的培养下,长成了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女孩。




父亲的信任和尊重

是女儿逆风飞翔的翅膀



刚听到孟晚舟这个名字的时候,很多人都好奇,为什么不是跟着爸爸姓「任」呢?


其实,孟晚舟小时候和大部分人一样,也是跟着爸爸姓的,叫「任晚舟」。


16 岁那年,她改了自己的名字,随母亲姓孟。


一个女孩子,居然自己改姓氏,她的大胆和主见让人侧目。


而任正非对女儿的尊重和信任也由此可见一斑。


事实上,孟晚舟不仅不是一个听话的孩子,还很会「鞭策」她的父亲。


任正非创立华为之前,在四川绵阳的部队,从事的是基建工作,深受领导重视。



然而,那里的教育条件落后,部队官兵的子女都没有得到很好的教育,连个考上大学的都没有。


看到这样的情况,孟晚舟开始担忧起自己的前途。


有一天,她郑重其事地对任正非说:爸爸,将来我如果考不起大学,你要为我的前程负责。


还有一次,任正非将要被分配到一个军事科研基地,他带着孟晚舟和小儿子去基地参观。


孟晚舟没有被眼前的新地方所吸引,却对任正非说:爸爸,这地方好荒凉。


女儿的两句话,深深触动了任正非。


想到自己多年的部队生涯,对孩子缺少陪伴,很是愧疚。


另外也出于对自己和对子女未来的考虑,他离开了部队,带着几千元的退伍金,举家搬到了深圳。



离开了部队,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孟晚舟和父母挤在漏雨的屋子里,生活艰苦。


她曾在一篇回忆文章《风筝》里说起过这段生活:


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四面透风的屋子里,隔壁邻居说话都能听见。


但正是这段艰苦岁月,让孟晚舟的身心都得到了历练。


从孟晚舟的成长我们可以看出来,尽管任正非陪伴女儿的时间不多,但他对女儿的爱是深沉而浓厚的。


甚至愿意为了女儿的未来,放弃原本在部队的大好前程。


孟晚舟与父亲之间,是比较平等的关系,可以自由地表达真实的想法。


甚至连改姓这样的大事情,任正非也尊重女儿的选择。


正是这样的爱,让父女俩成就了彼此。



之后任正非一手创办了华为。而孟晚舟,也因为父亲的信任与尊重,拥有了一双逆风飞翔的「隐形翅膀」。


无论是在华为的开疆辟土,还是在异国他乡的身陷「囹圄」。孟晚舟表现出来的超强能量都让人惊叹不已。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才能增益其所不能



偶像剧里,主角总是年纪轻轻就继承家业,当上总裁一呼百应。


现实中,孟晚舟大学毕业来到华为,从接电话、打印文件这些琐碎且辛苦的小事情做起。


是个不折不扣的「打杂工」。


这样的安排,其实是任正非「用心良苦」。


他认为,社会阅历的第一条是对人要有认识,打杂的经历有助于积累这些经验。


从孟晚舟在华为蛰伏 20 年的表现来看,任正非让女儿从打杂工干起的安排,无疑是培养女儿成为接班人最好的方法。



她建立了全球统一的华为财务组织,大刀阔斧地进行一系列改革。


使得全球的财务组织以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运作。


她主导建立五个账务共享中心,覆盖和支撑全球的会计核算工作。


并推动华为全球集中支付中心在深圳落成。


临产前一天还在上班,产后半个月就回到岗位……


2011 年日本 9 级地震引发福岛核泄漏,华为成为唯一留在福岛的通信公司。


孟晚舟单枪匹马从香港飞到日本,处理危机。


真刀真枪地付出,让大家对这位华为未来接班人心服口服。



2011 年,39 岁的孟晚舟首次出现在华为新一届董事会成员名单。


并出任了公司首席财务执行官,掌管着华为 6036 亿的全部财富。


2018 年,孟晚舟出任华为副董事长。


从「打杂工」到副董事长,没有一步登天的奇迹,没有锦鲤转世的运气。


只有脚踏实地、步步为营的努力。


只有身处低谷、从容面对的豁达。


只有遇到困难、绝不退缩的坚韧。


很多家长以为,女孩子就是要「富养」,舍不得让她吃一点苦头。


殊不知,被过度保护的女孩,根本不知道真实的社会和人心。


连基本的自我保护能力都不具备,又如何成就一番事业呢?


人的一生,无论富裕或是贫穷,无论优秀或是平庸,都不可能一辈子生活在父母的庇护之下。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不是万贯家财,不是锦衣玉食。


而是对孩子发自内心的欣赏和信任,是让孩子经历各种风雨的舍得。


唯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拥有掌控自己人生的能力。


即使在生命至暗时刻,也能够笑着迎接光明的到来!


树妈说:


关于孟晚舟,这次不想谈太多国家之间的争斗和打压,想写写她的成长经历,以及能够给到我们的一些启发。




阅读10
分享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