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劝你不要给老师回复“好的”和“收到”?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

小树妈妈
2021-06-24

QQ截图20210617145236.png

文 | 小树妈妈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前两天我的一位好朋友跟我说,她把老公吼了一通。

起因是她无意中看到了老公的手机,点开微信就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只要是关于儿子的微信群,她这个做妈妈的从来都是全部置顶,生怕错过什么消息。


而老公这边,全都设置了免打扰模式。

所以班级群有个什么通知,只要她没看到,那就相当于全家都没看到。
她质问老公为什么屏蔽儿子各种群消息,老公倒是也坦白:
一打开就是各种好的、收到,一上午手机震动几十次,就屏蔽了……
她跟老公吼:不回复好、收到,还回复什么?大家都是这么跟老师沟通的,你怎么就不能?

图片

我特别理解朋友的心情,不过群里回复这个问题,我跟身边几位做老师的朋友聊过。
「好的」「收到」这样的回复,其实并不是老师眼里最有效的沟通。


图片
「好的」「收到」
很容易掩盖有意义的信息


前段时间有篇帖子很火,帖子说家长群是最快乐的地方。
里面贴出了很多不同家长群的截图,无一例外都是复制粘贴「好的」。
老师让家长们报姓名、座位号。顺便提醒父母们先别买练习题。
某位妈妈带头说「好的,谢谢老师」。
之后就是其他家长复制的「好的,谢谢老师」。

图片
老师在手机那头满脸问号,没有家长搭茬报上姓名和座位号的事儿。
还有父母不知道是不是看错了群名称或者群消息,发了个「收到」。
结果整个群里大家都开始刷屏「收到」:

图片
老师懵了:你们收到啥了,我啥也没发啊。
还有妈妈不看内容,就直接回复收到,结果造成了尴尬:

图片
至于到了各种节日,群里的问候也都是类似的客套话:

老师做自我介绍,也因为带头的家长没搞清楚状况,而成了快乐源泉。


其实「好的」和「收到」,本身都没有问题。
但如果习惯了这种复制粘贴,就容易给人一种敷衍的感觉。
我的一个做老师的朋友还跟我吐槽过,有时候她发作业和通知,明确在群里说了希望大家不要刷屏,免得后面的家长看不到。
结果还是有父母会带头说「好的,收到」,然后群里就刷屏。
晚些时候有些父母翻了翻群里消息,没看到作业或通知,又会在群里问,或者单独给她打电话,她也很无奈。
每个老师,可能都会有自己的工作习惯和方法。
有些老师会明确说:收到请回复。


这种情况当然是主动配合老师,看到了就及时回复。

也有些老师不太喜欢刷屏,我们就正常只回复老师需要的具体信息就可以了。


「好的」「收到」
会容易错失跟老师沟通的良机

我还遇到过一位妈妈,她抱怨又被老师小窗口批评了,老师说孩子上课不专心。
我多问了一句:孩子是哪一个科目不专心啊?
孩子妈妈说,不太清楚。
我说:那孩子不专心的情况有多久了?是持续性的,还是只是老师偶然发现的?
孩子妈妈也说不知道。

图片

老师给孩子妈妈发的消息是:**妈妈,**上课不太专心,跟某某讲话。
妈妈回复的是:好的,*老师,让您费心了,我回去一定好好管他。
这样回复,表面上很得体,但妈妈只是得到了孩子不太专心这一个信息。
而如果妈妈能顺着老师的话题,多深入的询问一些,就会对孩子在校情况有更多的了解。比如:

孩子近来整体的表现怎么样?

是某一科课程都不专心还是所有课程都不专心?

是偶尔上课开小差这种小问题,还是知识掌握不扎实,导致跟不上老师思路这种大问题?

老师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或者方法?

需不需要到学校面谈?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老师工作是比较忙的,能够在微信里给父母单独发消息,可能说明老师看出了一些问题。
我们多跟老师聊一聊,主动向老师反映孩子的情况,征求老师的意见和建议,把问题、忧虑全部提出来,才能更好的来引导孩子。


放弃「好的」「收到」
高效跟老师沟通
省时省力更省心


中国有句古话:亲其师,信其道。
孩子在学校的人际交往,实际上就是由跟老师和同学的关系两部分构成。
经常跟老师回复好的、收到,固然不会出错,但往往也不会给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
全国十大明星校长、北京史家小学终身名誉校长卓立,曾在他的书《欢迎来到一年级》中写过一些父母与老师顺畅沟通的方法。

图片来源:电视剧《小舍得》

▎观察班主任、理解老师的角色,投其所好
多数情况下,孩子遇到什么样的老师,是很难选择的。
所以需要我们父母通过家长群、家长会,观察老师的性格、教学理念、教育方式等等。
有些老师喜欢微信打字沟通、有些老师喜欢发语音、有些老师喜欢打电话、有些老师喜欢面谈……
有些老师会比较喜欢直来直去讲问题,有些老师习惯委婉温和提建议。
但每个老师,都是真心希望孩子更好的,跟我们父母的教育目的也是一致的。
所以我们跟老师沟通的时候,尽量主动去配合老师的习惯,让老师感觉到被尊重、被体谅。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找合适的时间沟通,节约沟通成本
卓立校长提到了几个跟老师沟通的时间点:
1)放学、校门前、还有偶尔晚接的孩子的时候。抓住这个时间,能了解孩子的最新动态。
2)老师不上课的时候。一般老师会在家长会上告知。
3)课外的时间。可以通过微信、短信等方式先预约。
我们见到老师之前,可以先在心里把自己最关心的问题过一遍。
在企业管理中,经常会用到 5W+1H 思考方法,在跟老师沟通中也很实用:
从原因(何因Why)、对象(何事What)、地点(何地Where)、时间(何时When)、人员(何人Who)、方法(何法How)等六个方面提出问题进行思考。

比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我家孩子遇到了什么事情、为什么……老师,您说我们可以怎么做?
老师一下子就能了解到前因后果重点信息,不用会浪费时间。
▎聊天有话题,适度最好
家长群里还有一种常见的尴尬,就是很多父母是无话找话。

父母的本意是好的,但很多老师也会多少觉得尴尬。
父母跟老师聊天,其实有很多话题可以聊。
工作上我们常会对靠谱的人有好感,这种人——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跟老师交流,也可以自然带出这些话题:
某老师,上次您说的……问题,我回去之后是这样处理的……现在……
这样自然就聊起来了,而且老师也会觉得帮助到了孩子。
最后,我想说,「好的」「收到」不是不能发,我也经常会在家长群里有类似的回复,但一般是老师要求的。
关于孩子在学校中的具体问题,还是要跟老师更细致的沟通。

父母和老师配合得越好,孩子才会成长得越好。



QQ截图20210617141144.png


阅读180
分享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