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知识专栏
年龄划分
好物分享
联系我们
幼小链接
关于社交
性格培养
教育思考
习惯培养
学习方法
0-3岁
4-6岁
7-12岁
13-16岁
全站
自由容器
自由容器
列表多图
文章列表
最新中小学生“身高表”公布,很多孩子不达标:你家孩子及格了吗
文 | 小树妈妈来源 | 小树妈妈每年过年前后,我家的惯例就是给俩孩子量身高。她俩今年也还在长个子,比我12岁的时候高了不少,快成大姑娘了。虽然在班级里孩子中也属于偏矮,但是我还是挺知足的。最近我身边好多妈妈都在趁着寒假,给孩子测视力、查牙齿、查身高体重,总担心孩子发育出问题。其实大家如果担心孩子偏高、偏矮、偏胖、偏瘦,可以参考一下中国九省/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研究数据,看一下孩子身高体重是否...
“孩子被社会打脸,恭喜你,说明你的教育非常成功”
前几天,偶然看到清华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赵昱鲲教授提到了一个观点,他说:人一生总得被打脸,你必须得选择是现在你打孩子、将来ta被别人温暖,还是现在你温暖孩子、将来ta被别人打脸。区别是——选择后者,孩子会爱你一辈子,长大后仍然会跟你保持紧密的联系、到你这里来寻找慰藉;选择前者,孩子会恨你一辈子,转而到其他人那里去寻找爱。为了更直观的让读者了解,赵教授还特...
4年过去了,那个让全网心疼的冰花男孩,现在怎么样了?
文 | 小树妈妈 从几年前开始,每年过年之前,我都会去查一查曾经的热点事件中,那些让我们关注、牵挂的孩子们的现状。很想知道,他们现在都过得怎么样了,他们现在还好不好。经常是看着他们的人生轨迹,心里五味杂陈。有些孩子,在贫苦中奋起努力,成了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有些孩子最终还是没有熬过苦难;还有些孩子,依然在挣扎摸索……看着他们的故事,时常感叹,原来时间真的会改变每个人的模样。 4年了那个全网心...
“老婆挣钱养家,我全职带娃”:女主外、男主内的家庭后来怎样了
文 | 小树妈妈来源 | 成长树当孩子出生之后,每个家庭都要面临一个问题:谁来带娃?中国家庭的传统观念,就是爸爸工作挣钱,妈妈在家带娃。但时代变了,家庭模式跟着发生了改变,全职爸爸越来越多。前几天,猎聘发布的《职场人婚育生活状态洞察报告》显示:有近 4 成男性愿意当全职爸爸。编辑搜图愿意主动承担育儿责任,回归家庭的男人越来越多,当然是好现象。不过话又说回来,我身边有不少朋友是全职妈妈,全职爸...
“男孩,就要晚一年上学”:脑科学家,揭穿了这些真相…
工作中,我常遇到父母的求助。 有一类求助很多,也比较典型。 那就是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常常会感觉“管教”起来力不从心。 无论是习惯、个性还是性格品质的成长,孩子的表现都大大超出了父母能“预料”的范围,他们还总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 其实,很多孩子的变化,都是成长赋予他们的本能: 孩子从较弱的婴儿,长到满眼好奇的幼童,再变成情绪化的青少年,最后长到强干的...
那些从小没被逼过作业的孩子,后来怎样了
9月刚一开学,就有妈妈跟我倾诉她的烦恼: 她家二宝今年上一年级,可孩子被分到了一个新老师的班级,这个妈妈一直纠结: 新老师没经验怎么办?孩子“开头”都没能占尽先机,以后怎么会好? 焦虑的情绪,让她寝食难安。 我很理解这个妈妈的想法,太过竞争的大环境,让父母们都希望孩子从小时候就走到“在上游”的稳定路线。不出意外的话,孩子只要这样一直走,就能有还算不错...
上海一群6岁的娃,惊呆老师:孩子将来什么样,其实早有预兆
前几天,雷军的演讲刷屏,我也盯着屏幕,整整看他讲了近3个小时。 很多人知道雷军,是从小米手机开始的。我还记得当时小米刚上市时,我兴致勃勃地排队订购,那台手机随后陪伴了我整整2年。网上曾经流传一种说法,雷军是中国目前大环境下,普通人能达到的顶峰。他没有优渥的家庭出身,从他身上看不到任何“拼爹”“背景”之类的形容。他是靠着自己的个人能力和努力,从技术员做...
小学生《怀孕》笑哭父母群:“上辈子杀过人,这辈子辅导孩子学语文……”
前段时间刷微博,看到一位小学语文老师的吐槽,她们老师群里,有人发了这样一篇学生作文:全篇 300 多字,只有一句完整的句子,还有多处勾抹涂改。外人看着可能觉得好笑,但估计孩子的语文老师和孩子的父母,已经要有打人的冲动了。这条微博下面,也有不少父母晒出了自己家孩子的语文作业。花样百出,样样愁人。我想起上次我所在的父母群,也有人发出来一篇小学作文,标题叫...
学费30万:睡硬床,吃简餐、严格训练,世界最顶级的名校,不过如此……
最近在刷微博的时候,看到台湾媒体的消息。周杰伦和昆凌小两口为了能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给孩子选了一所以精英教育为主的国际学校。国际学校的收费不菲。周杰伦家两个孩子,一年的学费杂费就要 140 万台币,折合成人民币是 32 万多。评论区好多网友在感叹:有钱真好。其实想想,把孩子送到好学校也是人之常情。不只是明星,每个父母的心都是一样的,希望给孩子提供能...
清华博士妈妈裸辞陪娃“小升初”,后悔感叹:父母替孩子认命,是一场灾难……
我平时特别喜欢看「过来人」妈妈或爸爸们写的经验贴。他们或者是带孩子小升初乘风破浪,或者是在中考高考中,带着孩子披荆斩棘。回头看时,有些是经验、有些是教训,总结出来会给「后来人」父母们带来不少启示。前几天跟一位清华博士妈妈聊起,她也是为了孩子裸辞,全程陪同才让孩子进了好学校。说起“踩雷”和后悔的事情,也是感叹很多。我家两个女儿再过 1 年,也要小升初了...
史上最难2020年,这组偷拍爆火:中国最大的底气,是孩子
昨天我在感叹,2020 年可终于要过去了,这一年太辛苦、太折腾了。记得去年这个时候,我们和家人一起,计划着寒假泰国玩几天。孩子特别兴奋,连着做了好几天规划。没想到过年的时候,就爆发了疫情。那时我担心孩子安全,四处买口罩、找消毒液,出门买菜都有点提心吊胆。再后来是我跟先生都只能在家办公,而孩子们则开始了在家上网课。每天关注疫情的消息,期盼着这样的日子早...
警惕!央视又曝光“毒玩具”,这些黑榜玩具,孩子再想要也不能买
快到年底了,我最近却接连看到好几起,孩子玩儿网红玩具出事儿的新闻。先是江西南昌,一名 9 岁小学生被激光笔烧伤,导致左眼失明。这种学校周边商店售卖的激光笔,没有中文标识和安全提示,很多孩子都在玩儿。而后是央视曝光儿童平衡车安全风险,抽检的 30 款产品中,7 成不合格,还有有 9 款含增塑剂,最大值超出了国家标准要求的 300 多倍!专家介绍,毒性很...
“我女儿天天写作业到半夜”:博士爸爸一番话被赞上热搜……
前段时间,我看《奇葩说》里有个特别接地气的题目叫做:孩子的作业太多,总是写到半夜,我要不要跟老师理论? 这个辩题本身是挺戳中我的,作为两个女儿的妈妈,每次孩子作业太多,看着她们一刻不停的在忙,我心里也满是心疼。今天特别想跟大家聊聊我对孩子作业太多,父母应该给怎么办?生长发育期vs孩子的自主权 我先简单介绍一下正反双方的主要观点,方便大家...
“书读好了, 钱也挣到了!” :中产妈妈联手鸡娃,推动房价涨10倍,更可怕的是……
前几天,我在刷微博的时候,看到一位大 V 博主发的博文:深圳某小区因为小区住户小孩成绩拉低了小区楼盘价格,业主组织了一个补课队,把成绩不好的小朋友组织起来学习。他还特意补充了细节:有业主看到晚上小区绿地很多小朋友在疯玩,查了下学区成绩提高空间很大,觉得痛心疾首。在业主群疾呼为了孩子,业主纷纷响应报名,甄选出 211、985 的业主分配了...
“妈,我累了,我不想学”:三流父母放弃,二流父母硬逼,一流父母……
放假这段时间,我和儿子一起商量制定了假期计划。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每天都有数学专项提升训练。他数学不是很好,最初还肯好好配合,昨天突然闹起脾气,让做题也一百个不情愿,还反问:「我就是不喜欢数学,不学不行吗?」「我又不想当数学家,为什么非要学好数学?」当听到我说不可以不学时,儿子噘着嘴嘟囔:你平时老说尊重我的想法,那为什么不可以呢?图片...
“我儿子不配吃肯德基”上热搜:毁掉一个孩子,多嫌弃他几次就够了!
最近,微博上刷到这样一个视频被送上热搜:西安一家肯德基店外,一个男孩隔着玻璃,看妹妹大口吃汉堡。原来,男孩跟爸爸约定,如果考得好,期末就请他吃肯德基。结果男孩英语只考了 76 分,而上学前班的妹妹却考了 100 分。爸爸为了表示「奖惩分明」,就让他在外面反思一下为什么没考好,于是就出现了视频里的「妹妹吃汉堡,哥哥隔窗看」的场景。爸爸说,...
“天才童星”因杀人被判入狱17年:再好的天赋,也会输给努力
前几天看到这样一条新闻,觉得特别值得跟大家分享:新闻的标题是——8 岁女孩萝卜地里涂鸦作画,爸爸却「纵容不管」,走近一看太惊艳。在河南平顶山,李先生周末带着 8 岁的女儿去自己家的地里拔萝卜,女儿却在萝卜上画了各种好玩的卡通画。据这位爸爸介绍,女儿并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平常自己喜欢画画,都是在手机、电视上学的。这位爸爸还说,女儿喜欢画什么就画什么,不想束缚她的天性,家里种的萝卜多,可以随便画...
2021年身高体重对照表出炉,中国孩子成东亚最高:快看看你家孩子有没有达标!
前几天,看到一条跟咱们父母关系很大的热搜,话题是 #6岁以下或1.2米以下儿童可享儿童票# 。交通运输部明确表态:免票儿童的范围为 6 周岁(含)以下或者身高 1.2 米(含)以下;半价优待儿童的范围为 6~14 周岁或者身高 1.2~1.5 米。满足年龄或身高二者之一的,均可享受相关优待。话题下的评论区特别热闹,高个子和矮个子网友都有...
北大教授:你催他,逼他,打他,成绩就是提不上去,孩子不想学的真相是……
开学才一周,我就陆续收到几个父母的求助: “我家孩子抗拒上学,老觉得读书没意思怎么办?” 这些求助里,孩子表现都是不愿意学习,得过且过,还不乏逃学经历。父母们最大的诉求,就是孩子能回归正常,不求成绩,但求能正常去学校。 去年,一个武汉妈妈,就很悲痛地讲述了女儿因为厌学,两度从初中退学,又两次返校的故事。 她的孩子原本成绩优异,初一下学期...
全面取消家庭作业,小学改成5年制、英语踢出主科:这届人大代表的提案,太绝了
这段时间,最受关注的新闻基本都是关于两会的。 我也一直在看人大代表们的提案报道,尤其是关于教育方面的。毕竟家里俩面临小升初的娃,看政策走向是纯“刚需”。 今年代表们关于教育的提案也比较多,还频频登上微博热搜。 但是看来看去,总觉得有点焦虑。因为这些提案似乎都有点偏: